创业将成为一种产业
──访福州天元创业研究所所长郑庆昌教授

一股全球化的创业热浪正扑面而来,那么业内人士怎么看待创业的呢?记者近日走访了福州天元创业研究所所长郑庆昌教授。

创业是世界性的

记者:美国的硅谷、我国的中关村、微软、思科、雅虎,一个个关于创业的传奇故事正在人们口中传颂。显然,创业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热潮,那么,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热潮的形成?

郑庆昌:我觉得当前世界经济有3个特点:第一是经济全球化,这实际上是经济的全球市场化。第二是新兴的科技革命。第三是科技革命和经济市场全球化导致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这是全球共存的问题,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其需求还是非常旺盛。比如说,微软、思科等的市价总值都是几千亿美元,接近我国GDP的一半。一个企业可以达到这种水平,足以说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核心问题是人的智慧、人的脑力、人的创新意识。用人的智慧创业,用创新的知识来创业,首先表现为不断地有新科技、新产品、新企业出现,使整个新的产业保持了一种活力。在发达国家,虽然科技性创业成功率很低,但一旦成功收益极高。正是因为不断有人在投入这种高科技产业,所以这些产业始终保持活力,始终前进。

现代企业发展、经济进步的参照体系是全球。人家在创新,你也就必须跟上,否则就是落伍,这如同逆水行舟。所以,知识要不断创新,不断转化为企业前进的动力,转化为生产力。

理论要前进,创业的实践也要不断前进,这是一个时代性问题,一个全球性问题。

中国更需要创业

记者: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广阔的运作市场,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怎样一个层面?

郑庆昌:中国面临着两重困难,一方面是传统工业化道路还没走完,另一方面是面临全球知识经济的挑战。这种趋势由不得你控制,加入MTO如引狼入室,狼来了,是被狼咬,还是与狼共舞?

现行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是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的,所以说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是接人家的轨。接轨还应该是积极地与别人一起创造新轨道,这才能看得更前走得更远。中国是个大国,应该有这样的设想,总在别人的轨道里走对自己的发展不利。

目前,在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中,虽然市场容量巨大,但自主知识产权太少。中国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竞争都相对处于不利状态。没有创业的氛围、没有优秀人才、没有良好的机制、没有相关的配套条件,不要说创业,就是守业也难。

创业必须依靠高层次的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短缺的情况下,那些没什么文化,只是靠胆量、拉关系发展的人,不能领导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凭靠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业发展才有潜力,所以中国更应该鼓励有知识的人才参与创业。

中关村的发展模式就是让中青年教师、博士、硕士、优秀的本科生提出创业计划,通过引进风险投资金扶持他们发展。这是对人才、政策、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创业也是一种产业

记者:创业在发达国家已红红火火,相对而言国内的创业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您是怎样理解创业的?

郑庆昌:从国内的创业环境来说,氛围在逐步形成。最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西安、长沙创业的步伐都很快,这是很有利的条件。国家也陆续出台与创业这个大环境相配套的政策,比如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决定;再如开设二板市场。国内的科技界、教育界都在就创业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是很好的大环境。

我省对高科技、对人才已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如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然而,创业涉及的深层问题是一种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习惯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

我认为创业也能成为一种产业,很多人觉得奇怪。可是20年前,有谁想过信息也可以成为一种产业?

创业这种产业的发展需要好的创业氛围,需要配套产业如完善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创业者的项目嫁接、投资融资、市场开拓、宣传推广、包装上市等服务。天元创业研究所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起个好头。

(东南快报     记者        曾晋华2000920日)

Tel:0591-3722668   Fax:0591-3722667   Email:ty668@163.com
中国福州工业路568号
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