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老高尚品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纪念张鼎丞同志诞辰110周年

王东炎

    今年是张鼎丞同志诞辰110周年,省新四军研究会新一代委员会接受任务,写纪念张老的文章。在讨论中,大家都感到比较难写。一是我们了解和掌握的史料太少;二是觉得张老长期担任地方工作,没有很多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壮举;三是我们不是专门的党史工作者,把捏不住分寸;四是如何与现时挂钩,给改革开放带来启迪。于是,只好上网“百度”一下,没想到找到几十篇文章,几十万资料,基本上了解了张老的革命历程。接着,就埋头在这些资料中反复研读,想找出一条红线,找出几个闪光点,结果发现,还是很难写。因为张老展现的品格是太完美,太全面,太“善良”了。

    说完美,是指张老的人格太完美。他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生涯中,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地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女保持革命传统。他的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母亲被国民党投入监狱,弟弟和堂妹都为革命壮烈牺牲。他的故居纪念馆,竟然是被国民党反对派烧毁的残垣断壁!他的遗嘱是死后丧事从简办理,免去遗体告别仪式,免开追悼会,显现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风范。张老曾说过:“我愿永远做工农的勤务员,工农兵是我们的主人。勤务员的任务是:使主人好好的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就是使主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我愿做一个长工,永远为人民服务,一直做到我的主人全体都过上好日子。”

    说全面,是指张老的革命经历太全面。他领导过武装暴动,长期担任党、政、军领导,主持过党校整风,指导过土地改革,又长期担任共和国的检察长。他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具有领袖风范。有人可能认为,张老擅长搞地方工作,打仗不行,起码是没指挥过大胜仗,会打仗的是粟裕。可他们忘了,在新四军二支队,张老是司令,粟裕是副司令,在华中军区,张老是司令,粟裕是副司令。他这个司令可不是挂名的,是名副其实的,他具有战略眼光。解放战争初期,当国民党反对派大举进攻解放区时,是他和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仔细分析了敌我态势,直言向中央军委程述意见,改变了原定的作战部署,指导和坚决支持粟裕同志,才取得苏北“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说“善良”,是指张老在党内斗争中太“善良”了。他不去整别人,却老被别人整;他不去“修理”别人,却老被别人“修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路线斗争是很残酷的,曾罗列过十次路线斗争,要不是改革开放,还要增加几次。在这些斗争中,有些同志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反过来,他们也对别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过,虽然有些是违心的。但张老没有过,他老是被打击,老是被当作“右”倾机会主义。可他无怨无悔,始终如一。为什么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一条红线,一个主题,那就是在分清路线是非的情况下,还要努力保护同志,保护群众,保护干部,尤其是保护干部。在闽西肃反时,他反对不要证据地残害干部;三年游击战争,他注意用隐蔽的斗争方法保护干部;延安整风,他抵制抢救运动,反对将干部一棍子打死;土改试验时,他对基层干部采取“爱护、教育、团结、改造”的方针政策,反对“翻地瓜秧”;在检察院,他注意严格分清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专政的矛头指向敌人。他不仅保护正确路线的干部,也注意保护团结犯过错误的干部;不仅保护党内的同志,也注意保护党外的朋友。他曾经四请贤才,邀请原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担任福建省政府付主席;他也曾极力帮助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傅柏翠先生。

    整理完这些资料,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张老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而调查研究则是他的拿手好戏和基本功。调查,就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研究,就是找出事情的真相和本质。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张老对每一件事,都是先从调查开始,经过实践,再进行研究总结。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比方说,分田分地,这是土地革命的头等大事。怎么分?谁都没有经验。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 1929年4月出台的《兴国土地法》,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张老在金砂暴动后,就立即着手开始分田土改,他和邓子恢等同志依靠群众创造性,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分别找一些有经验、熟悉土地情况的老农座谈,和农民代表共同研究讨论,终于定出一套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政策办法,首先在金砂乡作试点,然后在溪南全区推广实行,很快地分配了十多个乡两万多人口的土地。虽然这套土改分田方法还非尽善尽美,但它简便易行,在短时间内尽快满足了贫苦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鼓舞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后来其他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最后在1929年7月毛泽东亲自指导召开的中共闽西一大上,形成了“分田时以抽多补少为原则”。对富农的政策,明确没收其多余土地,但不要"过分打击"的《土地问题决议案》。

    再比如,1939年,张老到了延安,按中央要求,以整风精神总结地方党史。怎么总结?张老就召集闽粤赣边及闽西在延安的同志,花了1个半月的时间座谈讨论。在座谈讨论中,张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总结地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他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长篇发言,从理论上深刻总结了闽西大革命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时期的历史经验。这个发言后来被公开出版。1983年该书重版时,陆定一为之作序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再比如,张老在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面临着怎么办案的问题。是凭“感觉”办案,还是凭“事实”办案?张老要求检察机关对于每一个案件,都应当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实事求是。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要详细地占有全部犯罪材料,周密地搜集各种犯罪证据,同时重视每一个反面材料和反证,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树立这样一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张老要求检察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案件的实际情况,了解阶级斗争、敌我斗争的实际情况。1957年后,康生之流提出要撤销检察机关,对此,张老亲自回福建调查。当时的崇安县委副书记高积成和县检察长练榕娇是一对夫妻,是三十年代就在闽西苏维埃政府工作过的老同志,但在要不要撤销检察机关上,却相互对立。张老很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不同意见,回北京后把这次调查获得的情况亲自写成详细报告送中央,用大量的案例证明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保留!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出现大范围饥荒,究竟什么原因?群众纷纷反映:农民生活艰难,粮食少、吃不饱,都快饿死了;干部则反映,困难的原因是民主革命不彻底,阶级敌人搞破坏。永定金砂的父老乡亲千里迢迢上京诉苦。张老坐不住了,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去闽西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吃尽了苦头,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我心里着急呀!”决定回闽西亲自看看。回到闽西,他一刻不停,既听干部汇报,也听群众诉说。调查中,他了解到闽西土地荒芜严重,大量牲口死亡,群众日子艰难,出现了许多不正常死亡。通过调查座谈,听取群众反映和深入分析,张老认为:闽西出现艰难局面的原因,并非民主革命不彻底,其主要原因是各级干部贯彻一系列错误指示,是“五风三害”造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张老在山东五莲县搞土改。当时,土改搞“左”了,干部、农民都有怨气。华东局为了纠正“左”的错误,提出了“双管齐下”的方针,哪想到,这个方法更“左”。怎么办?于是,张老就亲自带队去纠正。他接连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深入基层干部群众中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人们经常见他穿一身粗布军装,虽然走到那里都随身跟着卫兵,但很爱和老百姓啦家常,向群众问寒问暖,说起话来和蔼可亲,脸上总带着笑容。因他是福建人,说话群众听不大懂,常要请人当翻译。尽管如此,他不久就和群众彼此成了熟人,人们都愿意把知心话说给他听。他还亲自找被斗干部谈心,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材料,及时提出了“通过组织,改造组织”,对基层干部采取“爱护、教育、团结、改造”的方针。他对大家说:“我对不起大家!我代表华东局向同志们赔礼道歉!这次教训太深刻了,今后再也不要斗自己的人了,再也不要‘翻地瓜秧’了!”因他操一口地道闽西口音,胶东人民根本听不懂,于是配上一个“翻译”,大声解释,“张司令说”,“张司令又说”,(张老曾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张司令”)。引起全场一片欢笑。干部、群众很快就振奋起来。这说明,即使语言不通,只要方针对头,老百姓还是听得懂的。

    从张老的这些例子中,使我们领会到,没有调查研究,就做不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领导干部,文件要看,汇报要听,还要亲临实际,亲自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在调查中,必须不带观点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对立的意见,才能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调查中,必须要有时间扎下去,和人民群众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和要求什么。一切正确的方针政策,必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联系到当前,改革开放怎样深化?海峡西岸经济区怎样建设?福建发展怎样突破“瓶径”?大家都说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可是调查研究是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形容领导的两个词是“视察”和“指导”,而不是“调查”和“研究”。我们常看到一些领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找几个下级汇报情况,找几个秘书和智囊整理材料,就认为掌握了全局,和张老相比,我们的工作作风是不是还要更深入一些?

    这就是学习张老给我们的启示。

                                                                                        2008-6-28
                                                        

Tel:0591-83722668   Fax:0591-83722667   Email:ty668@163.com
中国福州工业路568号
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2-409